[00:01.30]除了称呼以外啊,当时的老百姓按职业也被分成了几个种类, [00:09.30]大致分为是:民户、军户、匠户, [00:13.30]民户包括儒户、就是读书人,医户等,军户包括校尉、力士、弓兵、铺兵等, [00:24.30]匠户分委工匠户、厨役户、裁缝户等, [00:29.80]这些户的划分是很严格的,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, [00:35.30]要打仗就召集军户,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, [00:41.30]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,但其实缺陷很大, [00:47.30]比如你是军户,你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,那万一没有儿子呢, [00:55.30]这个简单,看你的亲戚里有没有男丁,随便拉一个来充数, [01:02.30]如果你连亲戚都没有,那也不能算完, [01:06.30]总之你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干军户, [01:10.30]拐来骗来上街拉随便你,去哪里找是你自己的事情, [01:18.30]再比如你是匠户中的厨役户,但你说你不懂厨艺, [01:24.30]那也不要紧,人去了就行,只要人数对得上就没问题, [01:30.30]反正你做的饭我也不吃,谁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, [01:38.30]我们可以看到,这样的划分实在是不科学的, [01:42.30]不但民户军户这些大户之间不能转, [01:46.30]同一户内不同的职业也不能转,万一打仗时要召集弓兵户, [01:53.30]偏偏这些人从小没有练过拉弓,那也没办法了, [01:59.30]每人给一把弓就上吧,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能保证的, [02:05.70]又如召集医户,如果召来的都是一些不懂医术的,那可就要出人命了, [02:14.30]这是老百姓,官员们也不轻松, [02:18.30]他们衣服穿着和颜色搭配、用料、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, [02:25.30]如违反,是要杀头的, [02:28.30]如朝服冠上的梁数,一品七梁,二品六梁,往下递减,不能多也不能少, [02:39.30]这衣服是祭祀典礼要穿的,平时上朝要穿公服, [02:46.30]公服的规定也极为复杂, [02:49.30]从一品到九品,从文官到武官, [02:53.30]衣服颜色不同、花纹不同、花径不同、衣服上的补片也不同, [03:01.30]回家之后也不轻松, [03:05.30]不能穿睡衣之类的衣服走来走去,要穿常服, [03:11.30]这常服也不能随便穿,不同品级也有规定, [03:17.30]如腰带,一品用玉、二品用花犀,以下各不相同, [03:24.30]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,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, [03:30.30]系错了腰带,穿了黄色内衣, [03:32.80]只要被人发现,就是严重错误,可能要杀头的, [03:40.30]除了这些制度外,朱元璋还为他的臣民们设定了严格的规定, [03:46.30]他贵为天子,却给全国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分好了工, [03:54.30]行政公务、司法裁决、仓储准备、人口统计, [03:59.30]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, [04:04.30]不但如此,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样去做, [04:09.30]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,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, [04:17.30]如人口统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,如何进行核查, [04:23.30]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, [04:27.30]估计要是再详细点,他还会规定清扫街道时怎样使用扫帚, [04:34.30]出门时该先迈哪只脚,这样看来,在朱元璋手下干活倒也不累, [04:43.30]相信只要不是白痴,能看懂朱元璋配发的说明书,都是能够干好工作的, [04:53.30]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,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, [05:02.30]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, [05:06.30]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,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, [05:12.30]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,如果丢了, [05:15.30]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,抓走充军, [05:21.30]目的地是去不成了,家也不用回去了, [05:25.30]很可能过那么几年,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, [05:33.30]说到这里,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, [05:37.30]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,秩序严谨,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, [05:44.30]在这个结构中,农民只能种地,商人只能经商,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, [05:53.30]无论谁都不能越界,军户、民户、匠户的划分决定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难题, [06:04.30]不用费尽心思设计什么简历,洗干净脸,打好领带去参加面试, [06:11.30]因为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人之外, [06:14.30]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, [06:18.30]你爹干嘛,你也干嘛, [06:23.30]应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型, [06:27.30]在这个模型中,所有人都各司其职,互不干扰, [06:33.30]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,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, [06:40.30]这些制度之严密、周到即使在今天看来,也堪称典范, [06:47.30]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, [06:51.30]他不但打下了江山,还耗尽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规章制度, [06:58.30]他的目的也很明确: [07:01.30]明帝国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, [07:07.30]制度也有了,方法也有了,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, [07:13.30]我辛苦点没有关系,你们就等着享福吧, [07:18.30]可惜在这个世界上,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, [07:25.30]任何制度都有缺陷,任何体系都有漏洞,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, [07:34.90]事实证明,他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, [07:39.80]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意外, [07:46.30]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,限制大臣的权力, [07:50.30]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, [07:58.30]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, [08:01.30]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,四处游荡,丝毫不受束缚, [08:08.30]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, [08:12.30]并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沙等贵重衣物, [08:17.30]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, [08:22.30]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却穿金戴银,甚至登堂入室,为官经商, [08:32.30]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干政, [08:36.30]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,(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) [08:41.30]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, [08:46.30]然而一百多年后,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,穷困潦倒, [08:53.30]这些朱元璋认为可以用千年万年的制度, [08:57.30]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已经烟消云散, [09:02.30]甚至他的继承者们也不再认真遵守这些规定, [09:08.30]他们口中说着太祖成法万年不变,实际上却是各有各的搞法, [09:16.30]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开窍的叫嚣着要恢复祖制, [09:20.30]换来的却是众人嘲笑的眼神,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也不以为然, [09:29.30]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这些制度,就会发现很多问题, [09:35.30]比如他规定商人不允许穿好衣服,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, [09:41.30]如有违反,就要处以重刑, [09:44.30]然而这规定真的行得通吗? [09:47.80]农民有权穿纱,却买不起,商人虽然地位低贱,但他们有钱, [09:55.30]有钱才能买得起那些贵重的东西,农民没有钱, [10:01.30]所谓的权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,他们连饭都不一定吃得饱, [10:07.80]哪里还谈得上穿什么衣服?这不是拿穷人开心吗?(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) [10:20.30]朱元璋制定的这套政策是适应明朝初年的情况的, [10:24.30]事实证明,这些制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恢复, [10:29.30]但朱元璋虽是能人,却不是超人, [10:33.30]也不会搞“人间大炮”“时间停止”之类的把戏, [10:38.30]他不能停滞历史的进程, [10:41.30]当他把自己的这些制度和方法作为“万世不变之法”流传下来后, [10:47.30]这些过时的玩意在后人眼中就会变得荒谬和不适用,并成为绊脚石, [10:56.30]朱元璋这一生有过很多厉害的对手, [11:00.90]顽强的张士诚、凶狠的陈友谅, [11:04.30]纠缠不清的北元、狡猾的胡惟庸、骄横的蓝玉, [11:10.30]这些人都是一代人杰,然而他们都败在了朱元璋手下, [11:17.30]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——历史规则, [11:22.30]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原先的规则,创造自己的体系, [11:30.30]但他错了,无论他如何强大, [11:35.30]在历史的眼中,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, [11:41.30]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,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, [11:48.00]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, [11:54.30]在解构了朱元璋的体系后,让我们回到洪武时代, [11:59.30]还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述说的, [12:06.30]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,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, [12:12.80]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, [12:18.30]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, [12:24.30]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,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,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, [12:32.30]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,各有各的职责, [12:37.30]按说亲军应该整日在皇帝身边,是个不错的职业, [12:43.80]但你可不要以为当上亲军就能飞黄腾达, [12:49.30]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,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, [12:57.30]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,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, [13:04.80]相比而言,锦衣卫就厉害得多了, [13:09.30]它是皇帝的卫队,出行时负责保卫, [13:14.30]此外它还是仪仗队,上朝时掌管礼仪, [13:17.30]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,穿着飞鱼服,佩戴绣春刀, [13:23.30]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,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, [13:30.30]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皇帝的耳目,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, [13:37.30]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, [13:40.30]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,只听皇帝的指挥, [13:45.30]其机构也比较简单,指挥使一人(正三品)为最高统帅, [13:52.30]下各设同知、佥事、镇抚二人、千户十四人,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, [14:02.30]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, [14:07.80]必须保证是良民,无犯罪前科,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, [14:14.30]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, [14:20.30]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,并随时向皇帝报告, [14:29.30]而在大臣眼中,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, [14:34.30]洪武年间,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, [14:39.30]他就会收拾好衣物,和家人告别,然后一去不返, [14:47.30]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、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, [14:54.30]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,锦衣卫表现的相当活跃, [15:00.30]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,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, [15:07.30]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, [15:10.30]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,可以自己抓捕犯人,并审判判刑, [15:18.30]在逮捕犯人前,锦衣卫指挥会发给所谓“驾帖”, [15:24.80]大家可能在“新龙门客栈”中看到过这件东西, [15:29.30]要说明的是,“驾帖”并不是身份证明,而是逮捕证, [15:36.80]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,如有反抗,可格杀勿论, [15:45.30]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, [15:49.30]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, [15:56.30]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,称为“诏狱”, [16:01.30]此狱名气之大,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, [16:06.30]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, [16:10.30]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, [16:16.70]事实证明,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, [16:22.30]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,锦衣卫昼伏夜出,四处打探, [16:28.30]以不怕杀错,只怕杀漏的精神找出了许多所谓的同党,并一一处决, [16:41.30]毫无疑问,这是一群可怕的人, [16:44.30]他们重权在握,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,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, [16:54.30]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的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, [17:03.30]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,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, [17:10.30]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(1393),他命令撤销锦衣卫, [17:16.30]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,(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,大小咸经法司) [17:23.30]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, [17:27.30]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,以示永不重开之意, [17:34.30]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,就很难收尾了, [17:41.30]锦衣卫这个独特的机构将在后来的明朝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 [17:48.30]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的,现在就先放下吧, [17:55.30]就在朱元璋逐步解决国内问题时, [18:00.30]明帝国的东北边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, [18:06.30]这件事将对明朝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, [18:12.30]事情的发生地是高丽王国, [18:16.30]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, [18:21.30]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,一直延续下来, [18:26.30]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,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, [18:33.30]在元朝建立之后,发兵攻打高丽,高丽最终不敌,被迫屈服蒙元, [18:40.30]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, [18:44.30]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, [18:51.30]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,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,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, [19:00.30]从元世祖到元末,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, [19:08.30]这样看来,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, [19:13.30]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,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来,读一下家谱, [19:20.30]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, [19:25.30]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,收兵回家, [19:31.30]元朝的目的达到了,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, [19:37.30]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, [19:41.30]当然了,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, [19:45.30]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, [19:50.30]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, [19:55.30]在朱元璋建立明朝,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,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, [20:04.30]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, [20:08.30]他在明朝建立后,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,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, [20:18.30]在利害关系面前,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, [20:24.30]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, [20:27.30]看到元朝败退,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与元朝的关系,受明朝册封, [20:35.30]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,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, [20:40.30]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, [20:43.30]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, [20:46.30]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, [20:52.30]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, [20:58.30]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, [21:01.30]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,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(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), [21:12.30]明朝派遣使节林密、蔡斌前往高丽, [21:16.30]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, [21:20.30]不但随身物品被抢,人也被杀掉了, [21:26.70]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, [21:31.30]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,太过招摇, [21:40.30]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, [21:44.30]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? [21:47.30]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,怎肯干休! [21:53.70]他暴跳如雷,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, [21:57.60]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,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, [22:05.30]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,获得了高丽国王、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, [22:13.30]至此,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, [22:17.00]双方亮出了兵刃, [22:20.30]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, [22:24.30]洪武二十年(1387),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,控制了辽东, [22:33.30]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,控制了铁岭, [22:38.30]这可是一个敏感地带,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, [22:46.30]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,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, [22:57.30]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, [23:02.30]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, [23:07.30]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, [23:12.30]自己打了几十年仗,就是为了几块地盘, [23:16.30]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, [23:20.30]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, [23:26.30]结果可想而知,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, [23:32.30]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, [23:35.70]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征伐辽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