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0:00.30] 道衍之所以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谋士,是有道理的, [00:08.30] 他不读死书,不认死理,善于变通, [00:14.30] 朱棣就如同一个高明的小偷,想要入室盗窃,精通撬锁技术, [00:21.30] 但济南这把锁他却怎么也打不开, [00:24.30] 无论用什么万能钥匙费多少时间也无济于事, [00:29.30] 此时老偷道衍来到他的身边,告诉他, [00:35.30] 其实你的目的并不是打开那把锁,而是进入门内, [00:41.30] 现在在你眼前的只是一扇木门, [00:47.30] 于是朱棣放弃了撬锁的企图,抬起他的脚踢开了那扇门, [00:55.30] 建文三年(1401)十二月,朱棣在他的行宫内又一次披上了盔甲, [01:01.30] 召集他的将领们,准备出发, [01:05.30] 但这次的进攻与以往并不相同, [01:08.30] 因为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,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进攻, [01:15.30] 他看着自己的将领们,长年的出兵征战, [01:20.30] 这些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,张玉、谭渊、还有很多的人, [01:28.30] 而自己却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,与其这样磨下去等死,不如奋力一博! [01:39.30] “打了这么多年仗,什么时候才到头! [01:45.30] 此次出兵作战,当作最后之决断,有去无回,有生无死!” [01:55.30] 不成功,便成仁! [01:59.90] 建文四年(1402)元月,朱棣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冲击, [02:08.30] 他的老冤家盛庸、平安、铁铉等人已经得到了消息, [02:14.30] 修好城墙等待着朱棣来攻坚, [02:17.80] 然而事情发展让他们大出意料的是, [02:22.30] 朱棣并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, [02:25.30] 而是取道馆陶渡河,连克东阿、东平、单县,兵峰直指徐州! [02:35.30] 盛庸和铁铉慌乱了,他们明白朱棣的企图, [02:39.30] 他的目标不再是德州、济南,而是那最终的目的地——京城, [02:46.30] 如果让朱棣达到目的,一切就全完了, [02:51.30] 于是他们一反防守的常态,开始了对朱棣的追击, [02:59.30] 第一个追上来的是平安,他率领四万军队尾随而来,速度极快, [03:06.30]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,朱棣竟然没有攻击徐州! [03:11.70] 但朱棣玩了一招更绝的,他绕开了徐州,转而攻击宿州, [03:17.30] 平安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, [03:20.30] 眼见北军行动如此迅速,平安命令士兵急行军, [03:25.30] 终于赶到了宿州附近的淝河, [03:29.30] 在他看来,朱棣急于打到京城,必然不会多作停留, [03:34.80] 只要能够追上北军,就是胜利, [03:40.30] 平安万没料到的是,跑步前进的朱棣并没有忘了自己, [03:46.70] 朱棣已经在淝河预备了礼物相送, [03:51.30] 朱棣为了切掉这根讨厌的尾巴,已经在这里埋伏了两天, [03:59.30] 等平安军一到, [04:04.30] 追了一个多月的朱棣竟然在这里等待着自己, [04:08.30] 全军毫无防备,被轻易击溃, [04:12.30] 平安反应很快,立刻扯着自己的战马继续狂奔, [04:16.30] 只是奔跑的方向与刚才的完全不同而已, [04:21.30] 这样看来平安这一个月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的跑来跑去, [04:30.30] 朱棣的攻击虽然打垮了平安,但也减慢了自己军队的前进速度, [04:36.30] 而南军也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追击的部署,重新集结人马追了上来, [04:43.30] 而朱棣也终于明白,盛庸等人是不会让他安心上路的, [04:48.30] 只有解决掉这些后顾之忧,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, [04:53.30] 五月,南军和北军终于正式相遇在睢水附近的小河, [05:00.30] 南军的统帅依然是平安 [05:03.30] 事实证明,如果光明正大的开打,北军是没有多少优势的, [05:10.30] 双方经过激战,北军一时之间无法打败这支拦路虎, [05:15.70] 而此时正值南军粮草不足, [05:19.60] 朱棣判断,现在正是南军最为虚弱的时候, [05:24.30] 如果发动总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, [05:28.30] 但朱棣从来都不是一个光明正大出牌的人, [05:32.30] 他还是用了自己拿手的方法——偷袭, [05:37.30] 他如往常一样在河对岸排布士兵,却把主力连夜撤到三十里外, [05:46.30] 趁着三更半夜渡河对南军发动了进攻, [05:51.30] 朱棣亲自指挥了偷袭, [05:53.30] 他本以为这次夜渡对岸一定能够全歼南军, [05:58.30] 但他也没有料到,在对岸,他会遇到一个曾给他带来很多麻烦的老熟人, [06:06.30] 朱棣整队上岸之后便对平安军发动了进攻, [06:11.30] 平安军果然没有防备,阵脚大乱, [06:15.30] 就在全军即将崩溃之刻,一支军队出现了, [06:20.30] 这支军队正是南军的援军, [06:24.30] 带队的就是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组, [06:28.30] 他带领部队日夜兼程,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, [06:34.30] 他立刻命令军队投入进攻, [06:39.30] 朱棣万没料到,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, [06:44.90] 深夜里又多出一支军队来,在糊里糊涂的挨了徐辉祖几闷棍后, [06:52.30] 他意识到大事不好,随即率领全军撤回, [06:56.30] 徐辉祖趁势大败北军,并斩杀了北军大将李斌, [07:03.30] 朱棣的这次夜袭可以用偷鸡不着蚀把米来形容, [07:09.30] 不但没有完成战略任务,反而丢了不少士兵的性命, [07:13.30] 而更大的麻烦还在等待着他, [07:18.30] 回到大营后,将领们长久以来积累的愤怒终于爆发了, [07:24.90] 他们一直背负着反贼的罪名,拿着自己的脑袋去拚命, [07:30.30] 但随着战局的发展,他们也已看出,胜利似乎还很遥远, [07:36.30] 此次出征可以说是孤注一掷,直扑京城, [07:41.30] 但现在遭遇大败,却连京城的郊区都还没有看到, [07:46.30] 掉脑袋的事情,是决计不能马虎的, [07:50.30] 于是他们纷纷向朱棣进言, [07:53.30] 要求渡河另找地方扎营(其实就是变相撤退), [08:02.70] 朱棣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, [08:06.30] 所谓直捣京城不过是个许诺而已,怎么可能当真? [08:12.90] 何况路上有这么多车匪路霸, [08:16.30] 要想唱着歌进城只怕是难上加难, [08:20.30]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 [08:23.30] 如果后撤军心必然大乱,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! [08:31.30] 他一如既往的用坚决的语气说道:“此战有进无退!” [08:38.30] 然后他下令愿意留在此地的站到右边,愿意渡河的站在左边, [08:46.70] 朱棣又打起了如意算盘,一般这种类似记名投票之类的群体活动都是做做样子, [08:56.90] 他相信谁也不敢公开和他作对,但这一次,他错了, [09:03.90] 将领们呼啦啦的大都站到了左边, [09:08.30] 这下子朱棣就真没办法了,他十分生气地说道: [09:15.30] “你们自己看着办吧!” [09:18.30] 然后坐下一个人生闷气,在这个困难的时候, [09:23.30] 朱能站了出来,他支持了朱棣, [09:27.30] 并大声对那些将领们说道:“请诸位坚持下去吧, [09:32.30] 当年汉高祖刘邦十战九不胜,最终不也占据天下了吗, [09:38.70] 现在敌军已经疲弊,坐困于此地, [09:42.30] 我军胜利在望,怎么能够有退却的念头呢?” [09:49.30] 将领们都不说话了,这倒未必是他们相信了朱能的话, [09:54.30] 而是由于张玉死后,朱能已经成为第一大将,素有威信, [10:01.30] 且军中亲信众多,得罪了他未必有好果子吃, [10:06.30] 经过这一闹,该出的气也出了,该说的话也说了, [10:11.30] 反正已经上了贼船,就这么着吧, [10:17.30] 朱棣以一种近似感恩的眼神看着朱能, [10:22.30] 看着在这艰难时刻挺身而出支持他的人, [10:27.80] 他也曾经动摇过,但严酷的现实告诉他, [10:32.30] 必须坚持下去, [10:35.30] 不管多么困难,只要坚持下去,就一定会有希望的, [10:42.30] 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决定于那“再坚持一下”的努力, [10:52.30] 似乎是要配合朱棣的决心,朝廷方面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, [10:59.30] 说北军即将失败,应该把徐辉祖调回来保卫京城, [11:05.30] 于是刚刚取胜的徐辉祖又被调了回去, [11:09.30] 留在小河与朱棣对峙的只剩下了平安和何福, [11:14.70] 两人经过商议,感觉此地不易防守,决定合兵到灵璧坚守, [11:23.30] 为保证行动一致,他们还制定了暗号:三声炮响, [11:28.30]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, [11:32.30] 第二天,南军士兵正在打包袱,准备溜号, [11:37.30] 突然之间三声炮响声起,士兵们听到暗号,二话不说,撒腿就跑, [11:43.30]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这三声炮并不是自己人放的逃跑暗号, [11:49.90] 正好相反,这是北军的进攻信号! [11:55.30] 原来北军也在同一天制定了进攻暗号, [11:59.30] 而这个暗号正好也是三声炮响! [12:03.90] 真是命苦不能怨政府啊, [12:07.30] 准备进攻的北军正好遇到了仓皇出逃的南军, [12:11.70] 哪里还讲什么客气? [12:14.30] 北军顺势追杀,不但全歼南军,还俘获了平安等三十七员大将, [12:21.30] 只有何福跑得快,单人匹马逃了回去, [12:27.30] 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南军的主力,至此之后, [12:31.30] 南军再也没有能够组织起像样的反攻, [12:36.30] 在历经千辛万苦,战胜无数敌人后, [12:39.90] 朱棣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, [12:46.30] 盛庸、铁铉、平安已成为过去,没有人能够阻挡我前进的步伐! [12:58.70] 朱棣的下一个目标是扬州,此时城内的守护者是监察御史王彬, [13:08.30] 此人本想抵抗,却被属下出卖,扬州不战而降, [13:15.60] 扬州的失陷沉重的打击了南军的士气,今天的我们不用看地图, [13:22.80] 只要稍微有点地理常识,也知道扬州和南京有多远, [13:29.30] 朱棣的靖难之战终于到了最后阶段, [13:33.30] 他只要再迈出一脚,就能够踏入朝思暮想的京城, [13:41.70] 坐在皇城里的朱允炆已经慌乱到了极点,他万万想不到, [13:50.30] 削藩竟然会搞到自己皇位不保, [13:55.30] 他六神无主,而齐泰和黄子澄此时并不在京城之中, [14:02.90] 他的智囊团只剩下了方孝孺, [14:06.70] 既然如此,也只能向这个书呆子讨计策了, [14:13.30] 方孝孺倒是胸有成竹,他不慌不忙的拿出做学问的态度, [14:20.90] 列出了几条对策:首先派出大臣外出募兵, [14:26.30] 然后号召天下勤王,为争取时间, [14:30.30] 要派人去找朱棣谈判,表示愿意割让土地,麻痹朱棣, [14:38.30] 朱允炆看他如此有把握,便按照他的计划行事, [14:44.30] 希望这位书呆子能够在最后时刻拉他一把, [14:49.30] 后来的事实证明,方孝孺确实是一等忠臣,但却绝对不是一等功臣, [14:58.30] 他所提出的外出募兵、号召勤王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, [15:05.90] 朱棣已经打到了门口,怎么来得及? [15:10.30] 而所谓找朱棣谈判割让土地换取时间就更是痴人说梦了, [15:18.30] 玩弄诡计争取时间正是朱棣的强项,哪里会上方孝孺的当, [15:25.30] 朱棣辛辛苦苦,勤勤恳恳的造了四年反, [15:30.30] 并不是为了拿一块土地当地主,他要的是天下所有的一切, [15:37.30] 话虽如此,当时的大臣们还是按照方孝孺的部署去安排一切, [15:42.30] 其中最重要的与朱棣谈判的任务被交给了庆成郡主, [15:48.30] 请诸位千万不要误从这位郡主的封号来判断她的辈分, [15:55.20] 事实上,她是朱元璋的侄女,朱允炆的长辈, [16:01.30] 按照身分和年龄计算,她是朱棣的堂姐, [16:06.30] 庆成郡主亲自过江去和朱棣谈判,朱棣热情地接待了她, [16:14.30] 她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 [16:18.30] 说了一大堆兄弟骨肉不要相残之类的话, [16:23.70] 朱棣听得很认真,并不断点头称是, [16:29.30] 朱棣看她已经讲完,朱棣用平静的口气说道: [16:35.30] “我这次起兵,只是要为父皇报仇(不知仇从何来), [16:50.30] 诛灭奸臣,仿效当年的周公辅政足矣,希望皇上答应我的要求,” [17:00.50] 然后他意味深长的看了这位堂姐一眼, [17:08.30] 接着说道:“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,我攻破城池之日, [17:14.30] 希望诸位兄弟姐妹马上搬家,去父亲的陵墓暂住, [17:22.30] 我怕到时候惊吓了各位,” [17:28.30] 说完后,朱棣即沉吟不语, [17:35.30] 这是恐吓,是赤裸裸的恐吓! [17:41.30] 庆成郡主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这个弟弟, [17:47.90] 原来自己刚才所说的全都是废话, [17:52.90] 而这位好弟弟不但一意孤行,竟然还敢威胁自己, [17:59.30] 她这才明白,在这个人眼中根本没有兄弟姐妹, [18:04.90] 在他看来,世界上只有两种人, [18:08.30] 不是支持他的,就是反对他的, [18:14.30] 朱棣把他与庆成郡主的谈话写成了一封信, [18:19.30] 并交给她带回去,表明自己的态度, [18:27.70] 朱允炆知道了谈判的结果,他终于意识到, [18:35.30] 自己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,他的对手没有也不会下一道“勿伤我侄”的命令, [18:48.30] 他审视着皇宫中的一切,那些宦官宫女和大臣们仍旧对他毕恭毕敬, [18:59.30] 但他心里明白,即使这里换了新的主人,他们依然会这样做的, [19:09.30] 因为他们只是仆人,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, [19:13.30] 主人之间的更替对于他们而言实在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 [19:22.30] 朱允炆终于发现,所谓拥有天下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人, [19:31.30] 一个无助的人,他的一生并不是用来享受富贵和尊荣的, [19:39.30] 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,痛苦已经开始, [19:44.30] 他要防备大臣、防备藩王、防备宦官和身边的所有人, [19:51.60] 他和他的宝座是一个公开的目标,要随时应付外来和内在的压力与打击, [20:00.30] 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自己的权力, [20:05.30] 一旦权力宝座被人夺走,也就同时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, [20:14.30] 因为皇帝这种稀缺产品在一个统一的时代有且仅能有一个, [20:22.30] 这既是自然法则,也是社会法则, [20:27.30] 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不知道, [20:30.30] 朱棣起兵靖难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, [20:36.70] 一个是朱棣自己,另一个就是他, [20:41.30] 造反的朱棣固然没有回头路,其实他也没有, [20:47.30] 因为自古以来权力斗争只能有一个获胜者,非此即彼, [20:56.30] 朱棣发动了最后的进攻, [21:00.30] 他陈兵于浦子口,准备从这里渡江攻击京城, [21:03.30] 在这最后的时刻竟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, [21:07.30] 抵抗者是盛庸,他率领着南军士兵作了殊死的反击, [21:13.90] 并打败了北军,暂时挡住了朱棣, [21:17.30] 盛庸确实无愧于名将之称号,他在最后关头也没有放弃希望, [21:24.30] 而是选择了顽强的坚持下去,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, [21:31.30] 虽然他并没有把这种忠诚保持到底, [21:37.30] 盛庸的抵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 [21:40.30] 朱棣的军队长期征战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, [21:45.30] 士兵们十分疲劳,都不愿意再打,希望回去休整, [21:52.30] 这一次朱棣也动摇了,因为他也看出部队确实已经到了极限, [21:57.30] 如果再打下去可能会全军崩溃, [22:03.30] 如果朱棣就此退走,可能历史就要改写了, [22:09.30] 所谓天助有心人, [22:11.30] 朱高煦带领援军前来助战, [22:16.30] 这可是帮了朱棣的大忙, [22:18.30] 他十分兴奋,拍着自己儿子的背深情地说道: [22:23.30] “努力,世子身体不好!” [22:29.30] 这个所谓世子就是他的长子朱高炽, [22:34.30] 这句话在朱高煦听来无疑是一个传位于他的指令, [22:40.80] 于是便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攻打盛庸, [22:45.30] 在生力军朱高煦的全力支持下,北军大破盛庸, [22:50.30] 之后一举度过长江,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京城, [22:56.30] 朱高煦是肯定会拚命的,因为打下的江山将来全部都是自己的, [23:03.30] 自己不拼命谁拼命? [23:06.30] 不过他似乎并没有仔细分析朱棣的话, [23:10.30] 朱棣其实只是说是世子身体不好,也没有说要传位给他, [23:17.30] 这句话绝就绝在看你怎么理解,而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, [23:24.30] 这句隐含了太多自由信息的话对于朱高煦来说只是一张空头支票, [23:33.30] 朱高煦是大家公认的精明人,但要论机灵程度, [23:39.30] 他还是不如他的父亲,他似乎忘记了支票只有兑现才有效, [23:45.30] 而他的父亲很明显并不开银行,却是以抢银行起家的, [23:51.80] 这样的一个人开出的支票如果能够兑现,那才是怪事, [23:58.90] 无论后来如何,至少此时的朱棣达到了他的目的, [24:03.30] 顺利的过了江,下一步就是进城了,可这最后的一步并不那么容易, [24:11.90] 我们前面说过,当时的京城是由富商沈万三赞助与明朝政府一同修建的, [24:21.30] 城墙都是用花岗石混合糯米石灰砌成,十分坚固, [24:29.30] 而城内还有十余万军队,要想攻下谈何容易! [24:36.30] 城内的朱允炆也认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拒绝了逃往南方的决定, [24:42.80] 听从了方孝孺的建议,坚守城池, [24:48.30] 可是方孝孺并不懂得, [24:50.30] 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, [24:57.30] 朱棣也不是傻瓜,他敢于率军围城, [25:02.30] 自然有破城的方法,而且这个方法十分有效, [25:07.30] 朱棣的攻城法就是他的间谍,